查看原文
其他

与自然相遇的60种方式(必备书单)

2017-03-04 商务印书馆

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怎能错过天地万物的精彩!


来吧朋友!

去看朗润起来的山,涨起来的水,红起来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甚至能给最普通的花带来新的生命。


60本精彩的博物好书,

60种拥抱自然的清新方式。

在每一个阳光满溢的清晨,

在每一个书香浓郁的午后,

在每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的本书单链接,收藏整个春天的好光景吧!



一、博物五部曲


1.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震撼心灵的万物之美!穿越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感受美的自然奇观!



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值得收藏、鉴赏的年度畅销书。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

——《国家地理杂志》


发现自然、发现生命、发现历史以令人心醉的图片与文字,映现史上十次最壮阔的探索自然之旅。

—— 英国《好书指南》




▲选自梅里安的《新花图谱》(1680年)﹝德﹞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 绘



▲鲍氏短革鲀(Brachaluteres baueri)﹝奥地利﹞费迪南德·鲍尔 绘




2. 《伟大的探险家》:“很难让人刀下留情”的美书,《发现之旅》姊妹篇。透过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二百余幅珍稀图像资料,来自英伦的专家学者为您讲述四十余位伟大探险家的故事。


带本书去旅行吧!


“中国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2-3月)

“对未知世界的一次机智探索”。

—— 英国《牛津时报》

▲红嘴长尾蜂鸟采食荆芥叶草(Leonotis nepetaefolia)花蜜的情景,牙买加


▲法国医生和植物学家菲利贝尔·肯默生在参加布干维尔1766-1769年的环球航行时,使用的一些工具,以及他的书籍和压制的植物标本。




3. 《伟大的博物学家》:汇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近200百幅精美的珍藏画作,讲述最伟大的39位博物学家的故事。


《发现之旅》《伟大的探险家》《伟大的博物学家》被誉为“博物三部曲”。


他们将一种涉猎宽泛的业余爱好变成一门高度专业化的职业;
他们努力为貌似混乱的自然世界带来秩序;
他们在对自然世界进行编目和理解的追求中忍受着种种危险——从暴风雨、海盗到疾病和政治动荡;
他们就是伟大的博物学家。


一只陆栖蟹用螯夹着塔皮亚树(Tapia)的树枝,这幅插图摘自凯茨比著作的第二卷。凯茨比这样描述这种属:“这些树木的果实是这些螃蟹的食物之一。”




4.《可装裱的中国博物艺术》:精选18—19世纪中国博物画作中最精美的范例,许多画作之前从未公开发表过。本书包含32幅原作复刻版画作和一本精美的图书。


黄色的瓦楞纸板制作的书匣,犹如历史久远的古卷宗;当你将图书和装裱画取出时,书匣背面的一幅单色印刷的植物画作便出现在了你的眼前。

打开书,享受专属自己的艺术之旅!

蔷薇属栽培种





豹猫



5.《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印度是世界上最具博物学多样性的国家之一。





二、观察自然



6.《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大自然经得起最仔细的观察,一起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歌德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罗丹


北美鹅掌楸萌发的叶片和叶状的托叶像花一样美。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

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

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

水青冈的枝条?


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此处展示的是(从左至右)黑桦、北美柿和北美圆柏的树皮。


北美红栎的雄花序和新叶同放。

7.《怎样观察一朵花:发现花朵的秘密生活》:谁都见过红色的玫瑰、蓝色的鸢尾和黄色的水仙,但是只有我们真正仔细地查看一朵花时,一个美丽而精妙的新世界才呈现出来。


亚马逊2013年100种好书提名

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园艺类好书提名







小白屈菜呵,一遇到阴雨寒天,

便畏缩、闭拢,像许多野花那样;

一瞧见太阳重新在云端露面,

便怡然舒展,与阳光同样明亮!

——威廉·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

《小白屈菜》

(“The Small Celandine”,约1803年 )












之后便是鸢尾花,开在高高的茎上,冷艳美丽,好像吹制玻璃,又像泼溅开的水彩瞬时凝结,淡蓝、浅紫,还有颜色深一些的,天鹅绒般的紫色,阳光下黑猫的耳朵,靛蓝的阴影……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1985年)






琉璃苣的叶子有一种积极的功效,能够驱散忧郁伤感的沉沉浓雾。

—— 弗朗西斯·培根爵士



为什么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就会唱歌?有谁能真的解释一下吗?不能。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学会怎样绘画。

—— 巴勃罗·毕加索


美丽的风铃草

从地里探出头来;

它早早吐露芬芳,

向四处发散;

一只蜜蜂飞来

在风铃里吮吸;

它俩彼此依存,

我们看得明白。

—— 歌德

8. 《南开花事》:看人间草木,抒自然情怀,一部贴近生活的校园植物故事。

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

台湾著名生态摄影师徐仁修

厦门大学李振基教授 联袂推荐




9. 《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一个博物爱好者的内心,以及她对自然的感受。


通过佛农山——北京——里诺——瓦尔登湖这样一条叙述主线,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在近10年间的自然观察和生活体验。

10.《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结合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古代与现代博物学视角,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


“这是什么花儿啊?”

很多人都似曾相识,却又只能一笑了之。

一本书,

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

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

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





三、发现最美的自然



11.《发现最美的鸟》:一起发现最美的自然!


薛晓源先生主编的《博物之旅》丛书,印制精美,取材丰硕,是极好的博物知识与博物艺术的书。西方出版界在博物艺术方面比中国先走了几百年:奥杜邦父子(Audubon,1785-1851,1812-1862)的画作早已是西方艺术收藏界的珍品,我们应急起追赶。我希望这套新书的出版能唤起许多读者,尤其青年读者们的兴趣。
——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2.发现最美的昆虫》:精选西方博物学大师经典名作,多种原始文献首次译成中文;展现珍贵华美绝世博物手绘,感受自然的诗意、自由、伟大与神奇。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莫言,著名书画家范曾,主持人朱军、董卿、李潘,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十余位博物馆馆长等联袂推荐。


▲ Papilio panthous停留在日本月季上


13.《发现瑰丽的植物》:纵览博物学艺术精华,邂逅自然界自由精灵。渐次打开西方博物学三百年来宝藏的大门,感受人类业已封存的美好记忆。


昙花


蔷薇花

14.《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

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

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


芙蓉

15.《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全球各种文化都使用羽毛作为象征、工具以及装饰品,涉及艺术、民俗、商业、传奇故事、宗教信仰以及日常生活的韵律……


羽毛是大自然的杰作,

它的细节自古就令人着迷!


约翰•巴勒斯奖

美国科学促进会/斯巴鲁科学图书奖

西北太平洋地区图书奖


在某些习俗中,羽毛是精神纯洁的象征,也是来世幸福的前提。羽毛是演化中的奇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亿年前。它涉及空气动力学、绝热、欺骗和引诱。工程师将羽毛视为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率的隔热材料。它们是生物学不断争论的根本所在。




四、跟动物学生存


16.《猿猴家书——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第一本以书信形式介绍灵长类及其进化的科普书。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


黑猩猩与人类近缘,其基因序列与人类的相似度高达98.7%。

我们常常疑惑,黑猩猩为什么没有变成人?黑猩猩什么时候会变成人?


人是猴子变的吗?

如果猴子变成了人,那动物园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猴子?

猴子需要多长时间能变成人?

神农架的野人是猴子吗?



17.《动物四篇》: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著作。



《构造》篇(并和《运动》《行进》两短篇)和《生殖》篇,是依据他和吕克昂学院师生们关于动物的野外观察,标本收集,室内解剖,文献编纂等工作而总结起来的比较解剖学和动物胚胎学的理论。这些和《动物志》,在中古时代合成“动物三书”。


不仅是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必读文献,对于现代动物胚胎学的比较解剖学仍具有实际的意义。



18.《蜜蜂传奇》:蜜蜂和蜂蜜已经有一千万年的历史了,而人类有关蜜蜂的图文记载仅有几千年的历史。


作者收集了大量材料,剖析了各种关于蜜蜂的现象之后写成该书,用讲故事的口吻,充满感情地记述了蜜蜂和蜂蜜,并配有30多幅插图,以及古代和当代的一些蜂蜜制品的食谱。




19.《昆虫记》:昆虫的史诗。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法布尔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1911年,法布尔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20.《跟动物学生存》:动物之间经常上演着生与死的场面,亦如人生。


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动物们是怎样生存并保持种群繁荣的?


原因在于,它们都各自有其独特的生存法则:角马富有顽强的毅力并依靠团队合作,狮子富有战略,鳄鱼是机会主义者,猎豹无情而有效率,长颈鹿优雅、淡定,猫鼬敢于承担风险,大象是优秀的沟通者。






五、植物Q&A



21.《植物Q&A》: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远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来得密切。


阳台的盆花、餐桌上的蔬果、路旁的植物、森林里的大树和爬藤,它们发生了什么样有趣的事?小孩好奇的问题很多,大人不曾思考的现象也不少。植物专家郑元春老师打开了植物教室的门,提200多个问题给你,也帮你解答了200多个问题。现在就开始吧!

22.《野果游乐园》:果实和种子总是最令人期待的。虽然它们一般不及花朵般美貌,然而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也值得我们欣赏,更何况有些还能让我们一饱口腹之欲。


对于植物来说,它们承载着所有的希冀,于是被武装得最为充分。黄丽锦以多年的观察经验,从各个角度着手,带领读者探寻植物的生存奥妙。




23.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可能无法了解古典文学的美。2015中国好书。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

《草木缘情》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24.《树的秘密生活——它们如何生存,如何与我们息息相依》:一份写给大树的情书,告诉我们许多它们的,以及我们和它们的故事


光明书榜、《中华读书报》书榜上榜图书。

2015年新京报年度好书新知类图书入围图书。


对于树,我们的浪漫性追求与我们的功利性追求常常将我们和它们的关系置于尴尬的处境。

银杏树也曾经种类繁多,但目前仅存一种。


一些现今尚存的狐尾松,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久远。

25.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苔藓册):精选中国南北各地苔藓植物代表种88科186属306种。


当您在户外远足时,请带上一枚手执放大镜(放大倍数5~10倍即可,最好自带光源,以便在光线弱的时候使用)、相机(连同三脚架)和一把小的喷壶,再连同这本书,您就可以尝试认识苔藓并欣赏其独特之美了。




延伸阅读: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衡山册)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祁连山册)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



六、自然之趣


26.《醉酒的植物学家:创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50多种调酒配方和园艺爱好者的种植诀窍。在热爱生活的宴会上,你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嘉宾。


一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亚马逊园艺百科类销售书第一名

国际烹饪专业协会评委推荐奖

北卡罗来纳图书奖


清酒始于米粒,

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

特基拉来自龙舌兰,

朗姆酒酿自甘蔗,

而波本酒出自玉米。

酒香、花香、果香、草香……

扑面而来!

27.《昆虫的私生活》在昆虫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昆虫,环境将会崩溃。而人类消失,却会非常和谐。


昆虫于人类而言,除了引发的恐惧外,还有迷恋与启迪。


这里开启的是一次昆虫世界的传奇旅程,向我们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提出了质疑,其中包括合作、家庭忠诚和性格的本质,以及教老虫新把戏。


朱克不仅窥探了昆虫的睡房生活,还向一些我们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提出了质疑,这涵盖了学习能力、性格的本质与到底我们巨大的大脑有什么用处 。




28.《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将带我们经历一场地下冒险.寻找我们星球最重要的守门人,“撬动”整个地下王国的自然史!


它们消灭植物致病菌,翻动泥土,改造森林。

它们甚至是两次大灭绝事件的幸存者。

一本实至名归的“趣味自然史”!

29.《性、植物学与帝国:林奈与班克斯》:两位顶尖博物学家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法拉在她的书中展现了科学如何支撑不列颠的帝国大业。

——《观察家报》


(法拉)引领我们的视线在两个伟大科学家之间不断徘徊。

——《出版家周刊》

30.《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


作者在“坛城”观察并感受到鲜活的雪花、苔藓、獐耳细辛、蜗牛、飞蛾、鸟、毒蛾毛虫、蚂蚁、蛞蝓等等,以生动的文笔和深刻的博物学、生态学、进化论的见解,阐述了生命的惊人多样性、精致性,特别强调了大自然中各物种之间的普遍共性关系。


2014“中国好书”

2014新京报年度图书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七、我们的家园


31. 《说地:中国人认识大地形状的故事》:每次知识的变革都是将过往认知撕裂,重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天体于阳,固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


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地球是圆的”在今天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常识,但是在明末清初,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大地为方形”才是毋庸置疑的常识。


当新旧认知产生冲撞时,人们是如何接受、学习、并传播新知识的呢?



32.《地球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从地理的角度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为什么丹麦人喜欢静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阔的天地?

为什么日本近代疯狂地向外扩张,而国土同样狭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

难道国家性格真的与国家地理有关?


33.《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记述在初次尝试园艺的一年里发生的种种奇遇。


阴暗与光明什么样的伦敦人会种菜呢?

享受着某种家庭幸福的人?

欢迎你来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空间里,植物自然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而我,则试图在喧嚣中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34.《明日的田园城市》: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的书,它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35.《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艾美奖得主、声音生态学家、录音师戈登 汉普顿带你探寻世上的静谧之地,可能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


本书荣获“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榜首及年度推荐图书

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消失最快的资源


这部一流之作由世界上倾听者撰写,将永远改变你聆听我们的地球上自然和非自然声音的方式。汉普顿横越美国大陆,寻觅自然乐音中的平和与静谧,这是我们都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 唐纳·柯鲁兹马,《鸟类的歌唱人生》作者




八、自然老师没教的事


36. 《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现代都市父母一定要懂的自然知识!


100堂最棒的自然教育课程,

从生活出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37. 《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课》:从生活入手,体验小小的自然乐趣,从而发觉“自然就在我身边”。


通过这100堂自然课的引领,读者们可以经历从好奇到了解,经体验而喜爱的过程,逐渐拥有一双发现自然的慧眼,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的态度。


38.《鲜花帝国——鲜花育种、栽培与售卖的秘密》:探索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以及随之产生的诱人产业背后的故事。


位居非小说类书籍排行榜首,语言生动,内容翔实,让读者获益匪浅。……如要追本溯源,《鲜花帝国》当与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的《厨房机密档案》(Kitchen Confidential)和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的《植物的欲望》(The Botany of Desire)同属一类图书。
——《今日美国》



39.《时蔬小话》:最熟悉的陌生人。唯时蔬与爱不可辜负!一餐蔬菜博物学的盛宴。


一本关于生活里的蔬菜知识的小集子。


书中除了介绍蔬菜的基本起源以及分化过程外,还就蔬菜对应的人文典故、烹饪方法和博物记忆等方面做了介绍,使得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形象鲜明而清新。





40.《野鸟放大镜:住行篇》:潜心观察,积累二十余年的精彩鸟类生态摄影,首度披露台湾野鸟的私密生活。


台湾野鸟资源丰富,一年四季皆有鸟可赏。

赏鸟除了鸟种的鉴别之外,其实还可以深入了解鸟类的生活,如鸟的食、衣、住、行等方面。


不同种类的鸟儿,配对形式也不尽相同,约有高达90%的鸟类采取一对一单配,采取此种配对方式的鸟儿大多会一起分担抚育幼鸟的责任。



鸟儿鸣管发出的声音分为鸣叫和鸣唱两种:

  1. 鸣叫的音节简短,主要作为联络、呼唤、警戒等信息传递;

  2. 鸣唱旋律婉转繁复,音节长且重复,多用于求偶及宣告领域之警告。



延伸阅读

《野鸟放大镜:食衣篇》:书中图片不是图鉴式的标准照片,也不单纯是自然风光摄影的优美图画,而是能直接客观展示鸟类行为的一手资料。



九、自然的智慧


41.《花园的哲理》: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创建一座美丽的小竹园。但是,我怀疑园艺师能把世界纳入他的竹园中。


人类关注花园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达到幸福生活的目的吗?


花园不仅象征劳作、花木虫鱼,也象征着环境和人的关系、园艺和自然的关系、园艺和油画、雕塑的关系。




42.探寻自然的秩序:从林奈到E.O.威尔逊的博物学传统》:一本书了解近300年西方博物学传统,了解三个世纪以来对自然界进行研究的迷人故事。


墙缝里的花呵,

我从裂缝中将你采出,

捧你在手心,连根一起,

花呵—倘若我能理解

你的全部,从根到花,

那我也必能理解上帝和人类。


——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墙缝里的花》(“Flower in the Crannied Wall”)


博物学是否仅仅意味着收集蝴蝶和花朵呢?

博物学家还被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吸引:

所有这些碎片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

我们理解自然的能力的限度是什么?

当我们理解了自然,我们有能力保护它吗?


林奈、布丰、圣提雷尔和居维叶这样的先行者如何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并将其塑造成我们当前所见的样子。

43.《花的智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散文集作品。


所有的花卉都努力履行它们的使命。

所有的花卉都雄心勃勃,它们在层出不穷地呈现其生存形态的同时,在大千世界蔓延,占据地盘。




44.《沙乡年鉴》: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代表作,也是其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自然的结果。



与《瓦尔登湖》比肩

已有俄、日、韩、西、葡、意、法、德、波兰文版本

进入中学课本

汉译名著最新书之一



45.《荷花五讲》:以荷为线,以诗词为伴,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自述与荷花、佛法相伴的人生


诗词大家叶嘉莹演讲集

生于荷月、小名荷花的作者在本书中以荷花为线,通过围绕荷花展开的五次演讲,记述了作者一生与中国古典诗词为伴的经历和与佛法不可思议的殊胜之缘。



        

十、生活中的自然


46.《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且驻足聆听,那些角落之中生生不息的野草。


在肆意的践踏中,在卑微的餐桌上,在忽略的时光里,如何吟唱三千年的荒野长歌。


 

47. 《种子的故事》:讲述种子令人惊叹的演化历程,展示种子改造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


我对种子有莫大的信仰。若让我相信你有颗种子,我就要期待生命显现奇迹。

—— 《瓦尔登湖》作者梭罗


植物是由种子生长而来。但种子又从那里来?

地球上第一粒种子来自于近似蕨类的先祖,距今已有三亿六千万年。

它们何以能够年复一年处于休眠状态?

它们如何演化?

如何广泛地被人类运用发展成新品种,并制作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包括食物、食用油、香料和药品呢?


    

48. 《昆虫Q&A》:昆虫学泰斗写给青少年的诚意之作,由浅入深的昆虫学入门。


精选140个昆虫趣味问答题:

为什么苍蝇常在垃圾堆徘徊却不会生病?

蚊子爱叮什么样的人?蚊子吸进不同血型的血,会不会死掉?

可不可以采集昆虫?宠物昆虫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黑带食蚜蝇



49.《鸣虫音乐国》:用看得见的虫鸣声,讲述一个个与鸣虫相遇的故事。


收录了台湾32种蟋蟀和螽斯的鸣声和图片,除了声音、声谱,还有细腻的文字介绍。物种的介绍和解说翔实、活泼,声音转变成了可以看清暗道的图像,更增添了趣味和辨识感。


过去,针对这鸣虫的专门书籍屈指可数,而本书的问世对蟋蟀和螽斯等鸣虫声音世界的辨识,无疑是初步的重要指南。


50.《鸟的感官》: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你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


2012 年《卫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 年《独立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 年度英国鸟类基金会“最佳鸟类图书”

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

帝企鹅潜入大西洋400米深的漆黑之中是什么感觉?

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

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十一、生命怒放在神秘之境


51.《生命怒放在神秘之境》:到神秘之境,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北国到南疆,作者足迹所至,洱海、商黎贡、梵净山、怒江大峡谷、九寨、庐山、罗布泊、青海湖,无不留下了许多让人难以忘却的魅力和神秘。




52.《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两百余年的南极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史。


在个人故事背后,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间对土地和资源控制的竞争。这本书带我们进入紧张的氛围,遥远的南极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 《自然》


1929年12月挪威探险队到达恩德比地,芬恩·霍尔姆登陆后升起了挪威国王和王后送给他的丝质国旗。他回国后宣布“恩德比(地)属于挪威所有”。(挪威极地研究所)

延伸阅读

《南极:“忍耐号”历险记》极地探险的英雄时代,“世间最伟大的领导者”讲述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南极探险故事。


无数的碎冰、波涛汹涌的海浪、巨大的冰山、无尽的严寒,以及时而因为食物短缺带来的饥饿都成为他们致命的敌人。



若想要科学探险的领导,请斯科特来;若想要组织一次冬季长途旅行,请威尔逊来;若想组织一次快速而有效率的探险,请阿蒙森来;若是你处在毫无希望的情景下,似乎没有任何解决办法,那就跪下来祈求沙克尔顿吧!




南极大陆一直是人们心中想要去解开的一个谜,本书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南极的神秘、壮丽与危险,也给更多向往南极大陆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讲述了沙克尔顿爵士及其探险队在去往南极大陆的科考途中发生的故事。书中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并大量引用了队员们的航海日记,更加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53.《珠峰简史》:国内第一部由亲历珠峰复测全程的专业人员撰写,全面介绍珠峰的图书,全面而立体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自然的珠峰和人文的珠峰。


每个人都应该体会,从高处看到的美景传达给内心的胜利和骄傲的感觉。

——查尔斯·达尔文


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被问及为何要登珠穆朗玛峰时,他的回答是:“Because it's there”。(因为它在那里)


1953年,希拉里和诺尔盖背着装备前往预定地点,海拔8534米。从这一刻起,希拉里和诺尔盖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征服珠峰了。

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攀登珠穆朗玛峰,仍然是人类膜拜大自然最虔诚的神圣仪式,是人类探索精神与冒险火花具有独创性的体现方式。

因为,山仍在那里。

54.《那些极境教我的事》:这一生中,一定要拜访一处极境。


它(极境)将为你沉淀世俗,让你心如明镜,照见生命最真实的感动,人了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生命可以这们活法/而不是把生命全部用来换取/我们早就不需要的东西。
—— 蔡志忠




55.《库克船长日记:“努力”号于1768-1771年的航行》:由于库克的发现,使得世界地图扩大了近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哥伦布一起,库克为地理大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行万里路


56.《世界历史上的前近代旅行》:一幅波澜壮阔的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1500年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旅行长卷。


本书包括从罗马时代的旅行家,到公元7世纪跋涉于通往中国和印度的丝绸之路上的行者,再到马可波罗等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旅行的案例。




57.《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第一个指出罗布泊位置的地理学家,“丝绸之路”命名者的中国奇异见闻。


中国地质学之巩固基础,实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因李氏之成就,而节省吾人十年之工作时间。

——著名地理学家 翁文灏


  • 到了这里你才发现,假如你只见识过中国的一部分,你是无法对这个国家做出判断的。

  • 我那北方的男仆眼见这南方的富饶以及民风的斯文,直惊得目瞪口呆。眼见他看那精致的村落和田里的物产看不足的样子,我觉得十分有趣。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近150年前在中国的考察日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当时大江南北的山川、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

58.《地图的文明史》:一本简洁、有趣、令人愉快的地图学史著作。“2016年度影响力图书”TOP50。


作者诺曼·思罗尔勾勒了地图与历史间亲密的联系,并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包括古代的著名地图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成的当代地图,多方阐明了从历史时期到今天人类文化在如何解读空间关系。


59. 《人类的故事》:著名作家房龙的成名作,精辟凝练地论述了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类进程中的每一个历史时期。


这本书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和大海统统都放进地图里,只把人类关心的故事写给读者。


告诉我们生活在那些地方的居民情况:他们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居住在那里,那里都有什么等。


60.《行万里路:葛剑雄旅行自选集》:跨越世界的文化跋涉,一个知识人的行与思。


我明白了,孤独只能经历,无法体验;孤独是绝望的衍生物,而不是环境的副产品,即使是在南极。


每当我站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遗迹面前,每当我面对巍峨宫阙、庄严寺庙、金城汤池、舞台歌榭,每当我观赏着一件件耗费了无数人间奇珍和无数人的心血以至生命才造就的艺术品时,我总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它们难道就是为了供我们今天的凭吊观赏才存在吗?



世界上还没有出现第二个庞贝遗址,看来永远不会,庞贝遗址实在是自然界与人类共同创造的奇迹,一个偶然而又必然的奇迹。庞贝遗址不是新建的,也不是复原的,它是残缺的,却是真实的。



一次次在海滨散步,在风浪穿行,在荒原跋涉,在冰盖行走,一次次与企鹅交谈,看海豹休憩,与海狼游戏,为海鸥祝福,向冰山致意,迎来冰盖上升起的朝日,送走消失在波涛中的夕阳,挽留短暂的月光,寻找偶然见到的南极星。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